为什么运动队都喜欢上高原训练

发布日期:2017-12-22 浏览次数:1549

大家可能对低氧及低氧训练这两个概念还比较陌生,但平时关注体育的朋友应该对“孙杨吐槽高原集训是‘劫后重生’:感觉累到极致”之类的新闻不陌生吧。“恒诚低氧”作为科普、推广低氧训练、低氧健身的公众号,今天我们先不谈低氧和低氧训练,先从高原训练开始,拉近一下彼此的距离。


高原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原苏联在外高加索建立了一个高原(海拔1800米)的训练基地,对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探索性训练。20世纪60年代,为了备战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各国相继选择类似墨西哥城海拔(2240m)的地域进行适应性训练,高原训练法由此引起世界体育界的重视。


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每次世界大赛,中长跑、马拉松的前几名一般都是来自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国家等世居高原国家的运动员,埃塞俄比亚地形特点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均海拔2500m,肯尼亚平均海拔则在1500m的亚高原。可以说,近几届奥运会很多国家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得益于高原训练。


我们国家是从1973年开始组织国家长跑队、马拉松项目运动员在海拔1890m的云南海埂高原训练基地进行了100天的集训,这次集训后部分运动员的生理指标得到改善,回到平原后运动成绩也普遍得到提高。如今,高原训练又从耐力项目向短跑、跨栏、球类等速度性项目拓展,高原训练已经成为当今最重要的训练方法。2011年7月24日,国家足协昆明海埂高原训练基地挂牌仪式举行,高洪波率队员身着训练服出席。


目前,我国的高原训练已形成“规模”发展态势,也发展完善了青海多巴、西宁、甘肃榆中、兰州、刘家峡、云南呈贡、海埂、松茂、贵州红枫湖、六盘水、四川西昌、会理,陕西太白山、新疆天池、吉林长白山等高原训练基地,整个高原训练呈方兴未艾之势。


陈跃玲、王军霞和王丽萍等人通过高原训练分别获得了1992、1996、2000年奥运会冠军。


今天我们先从低氧训练的起源 – 高原训练谈起,做了一个概要介绍,下一期我们再详细谈一谈高原训练究竟是从哪些方面对运动员的身体带来了变化,改变了运动员的哪些生理、生化指标。更多“低氧”原创文章,尽在“恒诚低氧”,期待您的关注。